最近有老師開始對GIS感興趣,於是做了一些圖層的套疊,這沒什麼,幾年前就玩過了,但這次還有更進階的,要開始把裡面的交通訊息,例如電車路線等也「資料化」,初步看起來在地圖上畫線,但有了線就要能走,能走就有怎麼走最短的問題,於是開始了這幾天的奮戰。
一開始當然是想既然都用google map了,看看有沒有提供自己設定路徑的導航,很可惜沒有,至少到目前都還沒找到,那只好硬著頭皮上了。剛開始學程式的時候有學到「走迷宮」的寫法,就是「遞迴」,可是那時候的迷宮是一個很平面,像是棋盤那樣一格一格的概念,現在換成電車路線,又有一堆交錯點和繞圈圈的路線,好像不太能等同。
既然沒頭緒,那就想到什麼寫什麼。走的是路線,就把每條電車線路線做成一個陣列,每個index放一個「車站名」,因為站名是唯一值,所以交錯時站名重複就好了,也可以用重複的站名去確認有沒有交錯。
於是用陣列方式,只要index大於零,就先往零的方向走,走到零再往回走,走到沒路再找是不是交錯點,現在看起來整個就是文組思維,雖然有時候還是走得到,但只要遠一點,或者要轉兩三個交錯點的情形,基本上就不知道走去哪裡了,而且大部分情況都不是最近的路。
http://www.csie.ntnu.edu.tw/~u91029/Path.html
找資料時看到了「最短路徑演算法」的說明,然而不管是說明還是程式範例,感覺都是有字天書,但最少從裡面看到了一個概念,就是把「路徑」的抽象化,把路線都切成「起站+一段路+終站」。於是程式砍掉重練,把路線資料改成一個陣列,每個index裡面存包含起站名、終站名和路線長度的「路線物件」。
找的時候就先從陣列裡找到起點,然後再從陣列裡頭,找有沒有起站一樣的路線,檢查終站是不是終點,不是的話再把終站當起站,然後再找一次。終而復始,總可以走到終點,然後把走過的點都記錄下來。這種走法會留下很多「走錯的路」,雖然可以藉由重複的點,把中間走錯的路刪掉,但遇到岔路多的還是很難解決。
想不懂只好再回頭啃那個演算法,這次看出「地圖」的概念,用一個二維陣列來表示地圖,並且把沒走過的路預設成false,走過的改成true,然後最重要的是走到底開始遞迴時,要把走過的路改回false。
抓到這個點後,再用剛剛窮舉的方式處理,問題就簡單多了,最後分析不是走過哪些「點」,而是走過哪些「路線」,走不到終點的就像對不起來的拼圖,試過以後就丟到一邊去,之後再分析這些「路線」的長度,來決定出「最短路徑」,問題總算解決了。
經過這次的問題,我才發現這幾年寫的程式說穿了都是「外家功夫」,範例改一改,函式套一套,邏輯判斷多跑幾次等等,雖然也能解決問題,但就像偷學少林武術的火工頭陀,即使學到大力金剛指,內功還是一點也沒有。「演算法」是程式的「內功」,但真的很難啃,因為講的是很抽象的想法,像這種走迷宮的問題,怎麼會用拼圖般的方式來解決呢?只是妙也就妙在這裡,還真的可以處理!或許有的時候,既有的經驗反而成了侷限自己牢籠吧。
一開始當然是想既然都用google map了,看看有沒有提供自己設定路徑的導航,很可惜沒有,至少到目前都還沒找到,那只好硬著頭皮上了。剛開始學程式的時候有學到「走迷宮」的寫法,就是「遞迴」,可是那時候的迷宮是一個很平面,像是棋盤那樣一格一格的概念,現在換成電車路線,又有一堆交錯點和繞圈圈的路線,好像不太能等同。
既然沒頭緒,那就想到什麼寫什麼。走的是路線,就把每條電車線路線做成一個陣列,每個index放一個「車站名」,因為站名是唯一值,所以交錯時站名重複就好了,也可以用重複的站名去確認有沒有交錯。
於是用陣列方式,只要index大於零,就先往零的方向走,走到零再往回走,走到沒路再找是不是交錯點,現在看起來整個就是文組思維,雖然有時候還是走得到,但只要遠一點,或者要轉兩三個交錯點的情形,基本上就不知道走去哪裡了,而且大部分情況都不是最近的路。
http://www.csie.ntnu.edu.tw/~u91029/Path.html
找資料時看到了「最短路徑演算法」的說明,然而不管是說明還是程式範例,感覺都是有字天書,但最少從裡面看到了一個概念,就是把「路徑」的抽象化,把路線都切成「起站+一段路+終站」。於是程式砍掉重練,把路線資料改成一個陣列,每個index裡面存包含起站名、終站名和路線長度的「路線物件」。
找的時候就先從陣列裡找到起點,然後再從陣列裡頭,找有沒有起站一樣的路線,檢查終站是不是終點,不是的話再把終站當起站,然後再找一次。終而復始,總可以走到終點,然後把走過的點都記錄下來。這種走法會留下很多「走錯的路」,雖然可以藉由重複的點,把中間走錯的路刪掉,但遇到岔路多的還是很難解決。
想不懂只好再回頭啃那個演算法,這次看出「地圖」的概念,用一個二維陣列來表示地圖,並且把沒走過的路預設成false,走過的改成true,然後最重要的是走到底開始遞迴時,要把走過的路改回false。
抓到這個點後,再用剛剛窮舉的方式處理,問題就簡單多了,最後分析不是走過哪些「點」,而是走過哪些「路線」,走不到終點的就像對不起來的拼圖,試過以後就丟到一邊去,之後再分析這些「路線」的長度,來決定出「最短路徑」,問題總算解決了。
經過這次的問題,我才發現這幾年寫的程式說穿了都是「外家功夫」,範例改一改,函式套一套,邏輯判斷多跑幾次等等,雖然也能解決問題,但就像偷學少林武術的火工頭陀,即使學到大力金剛指,內功還是一點也沒有。「演算法」是程式的「內功」,但真的很難啃,因為講的是很抽象的想法,像這種走迷宮的問題,怎麼會用拼圖般的方式來解決呢?只是妙也就妙在這裡,還真的可以處理!或許有的時候,既有的經驗反而成了侷限自己牢籠吧。
留言
張貼留言